-
双牌县打造天然牧场优质肉牛养殖加工基地
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升级,双牌县依托优质草地资源启动招商引资工作,规划建设现代化肉牛养殖及深加工基地。项目选址何家洞乡与理家坪乡连片草场,通过整合生态优势与产业技术,构建集牧草种植、肉牛育肥、屠宰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资源禀赋支撑产业发展 双牌县境内分布37种牧草品种,天然草场总面积达4.5万亩,其中磨子岭与尧山草场理论载畜量可达50万牛单位。经专业机构检测,当地土壤硒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平均水平,为生产富硒牛肉提供天然条件。畜牧部门监测数据显示,现有草场仅开发不足25%的养殖潜力。 二、全产业链规划布局 项目规划分三期实施:一期建设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引进安格斯、西门塔尔等优质种牛;二期配套建设饲料加工厂与有机肥生产车间,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三期落地屠宰分割线与冷链物流中心,开发调理牛排、熟食制品等深加工产品。合作模式支持企业独资或联合运营,政府将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三、技术与市场双重保障 项目拟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由专业团队提供冻精改良、疫病防控等技术服务。目前华南地区牛肉年消费量持续增长,冷链技术的完善使生鲜肉制品销售半径扩展至周边省份。行业报告显示,精深加工牛肉产品附加值可达初级产品的3倍以上。 四、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项目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养殖区采用漏缝地板配合沼气发电系统,加工环节实施污水三级处理。建成后预计可带动周边2000户农户参与订单种植,每年消纳玉米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超万吨。双牌县已将该项目纳入乡村振兴重点工程,配套建设产业道路与电力设施。
2025-08-29
-
双牌县打造天然牧场优质肉羊养殖加工基地
为充分发挥草地资源优势,推动农林牧渔业高质量发展,双牌县围绕优质肉羊养殖基地建设及深加工产业链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当地天然草场资源丰富,具备发展规模化畜牧业的先天条件,通过引进现代化养殖技术和加工体系,可进一步提升肉羊产业附加值。 一、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 双牌县境内分布着磨子岭、尧山等总面积达4.5万亩的天然草场,牧草种类达37种,理论载畜量潜力巨大。当前实际载畜量仅为理论值的24%,开发空间广阔。草场海拔适宜,水源清洁,符合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环境标准。 二、项目建设核心内容 规划建设标准化羊舍、饲料加工车间、疫病防控中心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屠宰分割、冷链物流及肉制品深加工生产线。重点引进优质种羊繁育技术,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实现从牧草种植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覆盖。 三、技术支撑与品质保障 采用同期发情、人工授精等现代繁殖技术提升种群质量,建立电子耳标追溯系统。参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制定严格的饲料配比和防疫规程,确保肉质达到国家优质羊肉等级标准。 四、市场前景与政策支持 随着城乡居民消费升级,优质羊肉市场需求年均增长率保持高位。项目可享受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税收优惠,以及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补贴。加工环节产生的副产品可进一步开发为生物有机肥,实现循环利用。 五、投资模式与效益预期 项目支持独资或合作经营,优先考虑具备畜牧全产业链经验的投资主体。达产后预计可带动周边200户农户参与订单养殖,年出栏量可提升至8万头,综合产值较传统养殖模式提高3倍以上。 目前,双牌县已完成项目用地规划与环评预审,配套建设了通往核心草场的硬化道路。相关审批事项纳入绿色通道管理,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保障。
2025-08-29
-
双牌县竹炭产业绿色发展招商引资潜力巨大
双牌县依托丰富的竹类资源,正积极推动竹炭生产及系列产品加工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当地楠竹、厘竹及杂竹资源储备充足,竹制品产业基础良好,为竹炭产业链延伸提供了原料保障和产能支撑。该项目符合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广阔,现面向社会资本开放独资合作机会。 一、竹资源禀赋奠定产业基础 双牌县拥有30余万亩楠竹和10余万亩厘竹资源,年消耗楠竹原料800万根,竹制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竹屑、竹枝等剩余物利用率不足50%。此外,全县杂竹年储量超万吨,具备规模化开发竹炭产品的原料条件。竹炭生产可有效解决竹加工废弃物堆积问题,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二、竹炭产业链条应用场景广泛 竹炭产品涵盖燃料炭、净化炭、工艺炭三大类,衍生品包括竹醋液、竹炭纤维等。在环保领域,竹炭可用于水质净化、空气除醛;在农业领域,竹炭基肥能改良土壤;在日用领域,竹炭纺织品具有抗菌特性。2021年国内竹炭市场规模已突破50亿元,年增长率稳定在8%以上。 三、技术工艺支撑绿色发展 现代竹炭生产采用缺氧干馏技术,通过窑烧或机械炭化将竹材转化为固定碳含量达85%以上的高品质竹炭。双牌县现有竹加工企业产生的废料可直接用于炭化,无需额外砍伐竹林。相关工艺符合国家清洁生产标准,废气回收系统可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四、政策环境助推项目落地 国家发改委将竹炭列入林产工业优先发展目录,对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给予税收减免。双牌县规划建设竹产业循环经济园区,提供土地、基础设施等配套支持。投资者可享受绿色信贷优惠,项目审批流程已压缩至20个工作日内。 五、市场前景与投资价值分析 随着环保消费理念普及,竹炭家居用品近三年线上销售额年均增长34%。国际市场上,日本、韩国年进口竹炭制品超2万吨。双牌县地处湘南地区,交通物流网络完善,项目投产后产品可辐射长三角和珠三角消费市场。当前竹炭行业平均利润率维持在25%左右,投资回报周期约3年。
2025-08-29
-
双牌县打造万亩油桐丰产林基地助力绿色经济
近年来,双牌县依托本地优质桐油资源禀赋,积极推进万亩油桐丰产林种植基地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绿色产业开发。作为湖南省桐油主产区,双牌县油桐种植历史悠久,所产桐油品质优良,在工业、化工等领域应用广泛。当前国内桐油市场供需缺口显著,该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原料供给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油桐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桐油作为天然环保材料,广泛应用于涂料、油墨、电子绝缘材料等领域。数据显示,国内桐油年需求量约12万吨,而现有产量仅5万吨左右,市场缺口超过50%。双牌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特别适合油桐树生长,所产桐油酸值低、色泽浅,符合高端市场需求。 二、基地建设规划科学合理 万亩油桐丰产林项目采用现代农林科技,优选本地三年桐、千年桐等优良品种,配套建设灌溉系统和病虫害防治体系。基地实行"企业+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方式带动周边群众增收。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桐籽超2万吨,可提炼精制桐油约8000吨。 三、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环境 永州市将油桐产业列入重点扶持特色农业项目,在土地审批、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双牌县出台专项政策,对连片种植5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给予补贴,并建立技术指导服务体系。相关部门联合金融机构开发"油桐贷"等特色金融产品,解决种植户前期投入问题。 四、产业链延伸提升附加值 除初级原料生产外,项目投资方可延伸发展桐油精深加工,开发环保涂料、生物柴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双牌县规划建设油桐产业园区,吸引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从种植、加工到研发、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当地已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桐油衍生产品技术攻关。 五、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油桐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每亩林地年固碳量可达1.2吨。项目建成后,不仅可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还能改善湘江流域生态环境。双牌县计划结合油桐花期发展观光农业,打造"春赏桐花、秋收桐果"的生态旅游线路,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该项目的实施将有效缓解国内桐油供应紧张局面,为双牌县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目前基地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已完成首期3000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建设,预计三年内实现万亩油桐全面挂果投产。
2025-08-28
-
祁阳工业园新区钢结构项目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和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钢结构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祁阳工业园新区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正积极推动年产三万吨钢结构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旨在满足周边城市日益增长的工业厂房建设需求,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一、钢结构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钢结构因其轻量化、高强度、可回收等特性,在工业厂房、仓储物流、公共建筑等领域应用广泛。数据显示,全国钢结构产量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工业厂房占比超过40%。祁阳及周边地区作为制造业集聚区,每年新增厂房面积超百万平方米,为钢结构项目提供了稳定的市场空间。 二、项目区位优势显著 祁阳工业园新区交通便利,周边辐射多个制造业重点城市,物流成本优势明显。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已形成以装备制造、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可为钢结构项目提供上下游配套支持。此外,当地政府针对绿色建筑项目出台了土地、税收等多项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投资成本。 三、技术路径与产能规划 该项目拟采用自动化生产线,涵盖切割、焊接、喷涂等关键工艺,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年产三万吨的产能设计可满足约50万平方米厂房建设需求,同时预留扩产空间。通过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质量控制。 四、综合效益与社会价值 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当地就业超200人,并促进物流、金属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与传统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建筑可减少30%以上的施工周期,降低15%的综合造价,符合国家低碳建筑政策导向。此外,项目还将推动祁阳工业园新区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升级。 目前,祁阳工业园新区已为该项目规划专用地块,并启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资方可选择独资或合资模式参与,当地将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加速项目落地进程。
2025-08-28
-
双牌县打造绿色竹家具产业示范基地招商引资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保意识提升,竹制家具因兼具生态价值与实用功能,成为家居行业新趋势。双牌县依托30万亩优质楠竹资源,规划建设年产1万套竹家具生产基地,现面向社会开展招商引资,推动绿色产业升级。 一、竹产业迎来政策与市场双重机遇 2021年国家林业部门将竹产业纳入乡村振兴重点扶持领域,明确支持竹制品深加工技术研发。国际竹藤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竹家具市场规模连续五年保持12%以上增速,欧洲及北美地区进口需求显著增长。双牌县年产1000万根楠竹的资源优势,为项目提供稳定原料保障。 二、技术创新突破传统竹材应用瓶颈 通过高温碳化处理工艺,现代竹家具抗开裂性能提升3倍以上,部分产品承重能力达到国际木质家具标准。湖南林业科学院研发的竹材重组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桌椅、橱柜等复杂结构生产,产品通过欧盟CE认证。生产基地将引进自动化雕刻生产线,实现设计图纸到成品的数字化加工。 三、全产业链布局构建循环经济模式 项目规划建设原料预处理中心、智能生产车间和物流仓储基地,形成从竹材采伐到终端销售的完整链条。竹加工废料可转化为生物质燃料或环保建材,综合利用率超90%。双牌县已配套建设竹产业园区,入驻企业享受土地租金减免政策。 四、市场定位兼顾国内国际双循环 针对年轻消费群体推出模块化竹制家居,线上渠道占比计划提升至40%。外贸板块重点开发可拆卸式竹办公家具,符合国际物流运输标准。当地交通部门数据显示,二广高速双牌出口距生产基地仅8公里,便于产品快速通达珠三角港口群。 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带动周边500户竹农增收,年消耗楠竹原料约20万根。目前双牌县已完成环评及用地规划审批,欢迎具备竹制品研发经验或家居行业背景的投资方考察洽谈。
2025-08-28
-
阳明山生态旅游城开发助力永州文旅产业升级
永州市依托阳明山"佛文化+生态"双重优势,正积极推进黄柏洞片区综合开发项目招商引资工作。该项目规划建设多功能生态旅游城镇,通过整合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打造湘南地区文旅融合示范标杆,为投资者提供独资或合资合作机会。 一、项目核心优势 1. 资源禀赋突出 阳明山拥有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双重身份,森林覆盖率超90%,已发现珍稀动植物数百种。山内现存多处佛教遗址,其中万寿寺为湘南重要宗教场所,每年吸引数十万朝圣者。 2. 区位条件优越 黄柏洞地处永州市双牌县交通枢纽,距二广高速出口15公里,周边3小时车程覆盖衡阳、郴州等城市群。2023年新开通的旅游专线使景区可达性显著提升。 二、规划建设内容 1. 功能分区明确 规划建设宗教文化体验区、生态康养度假区、山地运动休闲区三大板块,配套游客服务中心、智慧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2. 业态组合创新 引入非遗工坊、禅修中心等特色业态,开发素食餐饮、生态民宿等绿色消费场景,形成"日游夜宿"全链条服务体系。 三、政策支持保障 1. 享受少数民族地区税收优惠 2. 纳入省级重点文旅项目库 3. 配套基础设施专项债支持 四、市场前景分析 2022年永州市接待游客总量突破5000万人次,文旅产业增速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阳明山作为区域核心景区,年游客量较2009年已实现翻番,消费需求持续升级。 五、投资合作方向 1. 高端度假酒店运营 2. 文创产品研发销售 3. 智慧旅游系统建设 4. 生态农业观光配套 该项目实施将有效补齐全域旅游服务短板,预计创造直接就业岗位超800个,带动周边产业增值逾亿元。目前已完成地质灾害评估、环评等前期工作,进入实质性招商阶段。
2025-08-28
-
双牌县厘竹产业升级:绿色加工项目招商启幕
双牌县依托10万亩优质厘竹资源和2.5亿根活立竹蓄积量,正积极推动厘竹深加工产业招商引资。随着环保消费理念的普及,厘竹制品因天然可降解特性成为市场新宠,当地规划通过独资或合作模式引进产业链项目,打造集种植、研发、生产于一体的绿色经济示范区。 一、资源禀赋奠定产业基础 双牌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壤条件适宜厘竹生长,现存竹林规模居区域前列。经专业机构检测,当地厘竹具有纤维长、韧性佳、耐腐蚀等特性,适用于家居、工艺、包装等多领域加工。历史文献记载,该地区竹编技艺已有数百年传承,为现代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参照。 二、市场需求驱动转型升级 2021年以来,全球竹制品贸易量年均增长12%,其中环保家居品类占比超35%。双牌县现有20余家作坊式加工厂,年消耗原竹不足总储量的8%,产业升级空间显著。行业报告显示,竹纤维餐具、医用竹炭等高端产品出口单价可达传统制品3倍以上。 三、产业链条规划科学布局 当地规划建设三大功能区:北部丘陵地带保留原生态竹林,中部园区布局精深加工基地,南部物流中心配套冷链仓储。重点引进竹材预处理、数控雕刻、生物质提取等技术,对符合标准的企业提供土地流转及税收优惠。2023年建成的示范生产线显示,精深加工可使竹材利用率从60%提升至92%。 四、可持续发展保障长期效益 项目实施严格遵循国际森林认证体系(FSC)标准,采用轮伐轮种模式确保资源永续。科研机构研究表明,每公顷厘竹年固碳量达4.8吨,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可形成碳汇交易新增长点。配套建设的污水处理系统已通过环评测试,废水回用率超过80%。 五、政策协同优化投资环境 省级农业产业化基金对竹产业项目最高给予30%配套补贴,双牌县另设2000万元专项担保资金。交通部门2024年将完成园区主干道拓宽工程,届时至区域枢纽港口的物流时效缩短40%。目前已有3家上市公司开展尽职调查,涉及竹纤维纺织、竹基复合材料等领域。
2025-08-27
-
祁阳经开区引进焦煤气玻璃生产线助力循环经济
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祁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焦煤气综合利用项目,计划投资1600万美元建设玻璃制品生产线。该项目依托当地焦化企业富余煤气资源,通过合资合作模式延伸产业链,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工程,预计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0万吨玻璃制品的生产能力。 一、项目背景与产业优势 祁阳作为重要焦化产业基地,年产焦炭30万吨的永大燃料公司每日可产生15万升富余焦煤气。该煤气热值达4200大卡/升,具备替代传统燃料的能源优势。经专业机构评估,焦煤气用于玻璃窑炉燃烧可降低20%以上综合能耗,符合国家清洁生产标准。 二、技术路线与环保效益 项目采用德国SORG公司研发的全氧燃烧技术,配套余热回收系统,使生产线能耗降至行业先进水平。相比燃煤玻璃窑炉,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800吨,氮氧化物减排量达1200吨。生产环节产生的废玻璃将全部回炉再利用,实现资源零废弃。 三、产业链协同规划 生产线主要生产药用玻璃和日用器皿,设计产能可满足周边200公里范围内医药包装需求。项目建成后将与本地3家制药企业形成供应链协同,同时带动物流、模具加工等配套产业发展,预计创造就业岗位300个。 四、投资进展与政策支持 目前项目已完成环评和能评审批,获得省级循环经济专项补助资金。祁阳经开区提供土地平整和双回路电力保障,并给予五年税收优惠政策。投资方计划分两期建设,首期工程将于2024年三季度投产。 五、市场前景与区域影响 华中地区玻璃制品年需求量正以8%的速度增长,项目产品可覆盖湖南、湖北两省市场。经测算,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可达2.8亿元,间接拉动区域GDP增长1.2个百分点,成为湘南地区资源综合利用的标杆项目。
2025-08-26
-
祁阳电子信息产业园打造湘南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湖南祁阳工业园新区近期启动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项目,正成为当地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该项目规划面积500亩,总投资额达1.6亿美元,以合资、合作模式吸引产业资源,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与有色金属深加工两大核心产业,旨在构建区域高科技产业生态链。 一、区位优势与基础设施支撑 园区毗邻G322国道与S320省道,交通网络覆盖长江经济带与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实现"七通一平"标准,供电容量超50万千伏安,日供水能力10万吨,并配套专业化污水处理设施。湘南地区首个工业蒸汽管网系统已建成投用,可满足半导体制造等精密产业的能源需求。 二、产业定位与技术创新布局 规划明确"一园两链"发展路径: 1. 电子信息产业聚焦电路板制造、智能终端组装、半导体封装测试三大领域,预留洁净厂房空间; 2. 有色金属深加工板块重点开发无铅焊料、高导材料,配套建设省级材料检测中心。园区已与多家科研机构达成技术转化合作,形成从研发到量产的闭环体系。 三、招商引资与政策配套 实施"靶向招商"策略,对入驻企业提供: 1. 固定资产投资奖励最高达15%; 2. 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三免三减半"税收优惠; 3. 人才引进补贴涵盖住房、子女教育等维度。目前已有12家产业链关联企业签署意向协议,预计形成年产值超30亿元的产业集群。 四、可持续发展实践 采用"产城融合"理念规划: 1. 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清洁能源占比不低于20%; 2. 配套职业培训基地,年培养技术工人2000名; 3. 设置危险废物集中处理中心,实现重金属回收率95%以上。园区规划获评省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 该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提升湘南地区产业能级,预计创造直接就业岗位5000个,间接带动周边服务业产值增长15亿元。祁阳工业园新区管委会表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项目按期投产达效。
2025-08-26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